距离上一次发博客已经是半年前了,之间尝试去写一写东西,最后都没有发出来。
现在来到北京一周了,找房、入职、融入,虽然还没有安定下来,这种漂泊的感觉又让我重新觉得记录是有意义的。
半年前的一天,我突然不想写了。面对已经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写作计划,我选择去掉了写作这一部分。
”不写了“,那一刻我很讨厌自己写下的东西。成词滥调,我贫瘠的语言,苍白无力,只是在说一些别人说过的话,没劲。
为什么我的文字不能变的更好呢,更多的可读性,更有自己的味道。我决定不写了,我的输出文字大于我输入知识了。这是一种压迫感,如果我不说这些话,我还能去讲述什么。
只能去加强输入了,去读更多的书,看更多文字。
一种不真实的、漂浮的感觉,那些在你预期里但是还很遥远的事情,一件一件的开始发生。
在我恍惚于论文答辩通过的时候,毕业旅行悄然而至。在我转过头重拾旅行回忆时,毕业典礼和分离已然发生。我的soul追不上我的肉体和时间了。
当我踏上北京首都这片土地的时候,没有感受到那种敬畏感和新奇感(这是我第一次来),失重感让我没有办法去感受这些应该发生的感觉。
漂浮,失重。让我写不出完整的一段话。
环境削减了最后一点分享欲和表达欲。社会、……、疫情、……,上半年发生的事情太多,击碎信念……。
这些不再说了,说多了这篇文章也发不出来了。
这半年读了不少书,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把能想到写一写,(这部分读书感悟写出来过于冗长,应该没人会看,这里略过,改天单独来写。
后面会贴几张图过来。
北京的第一周是仓促的,第一印象并不好。
在其他城市后发展来说,基建不再是这座城市的优势,显得老旧、拥挤;没法融入到人文生活中去,这里变的格外的仓促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城市的人是热情的。
干燥的气候让环境变的凉爽和舒适,让我更乐于走出门去周围转转。
入职后,工作强度比想象的差了很多,多少有点养老的意思在的,同事们没有和描述的那样卷到很晚,默默的遵循着八小时工作制。
研发和我的技术能力没有在一条线上,c++与分布式数据库,作为gopher得重新学习。
记忆都会随着时间而模糊,记录和写作能把这些东西留下来。长篇幅的写作能够验证这些想法的合理性,付诸于细节。
我们是躺不平,但有卷不动的一代人。这是一种幸福,动辄10w的房价让我们不必向前辈一样对房子还存在念头,不必和他们一样烦恼。太高的够不着,也不会太低,做合理的努力,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博客半月更新技术文章,一月更新生活文章。